《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电源技术 > 设计应用 > 配对量子点制备纳米太阳能电池元件
配对量子点制备纳米太阳能电池元件
摘要: 科学家发现,减少量子点大小和连接分子的长度,可以提高电子传递速度,抑制电子转移波动。这样抑制电子转移波动,在二聚体中具有更小的量子点尺寸,导致更稳定的电荷生成速度,这可能正面影响应用这些二聚体,就是应用于分子电子学,也有望用于微型和大面积太阳能电池。
Abstract:
Key words :

  有一個辦法可以設計更小的電子設備,科學家們在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已經組裝了納米級配對粒子,表明很有希望作為微型電源。因包含吸光膠體量子點(colloidal quantum dots),連接碳基富勒烯納米粒子,這些微小的雙粒子系統(tǒng)就可以將光轉化為電,具有精確的控制方式。

  “這是首次演示的一種混合無機/有機二聚體(兩粒子)材料,可以作為電子給予體-橋鏈-接受體(donor-bridge-acceptor)系統(tǒng),把光轉化為電流,”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物理化學家米爾恰•考特萊特(Mircea Cotlet)說,他是論文的主要作者,這篇論文描述二聚體及其裝配方法,發(fā)表于《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通過改變連接分子的長度和量子點的大小,科學家們可以控制的速率和量級屬于波動的光誘導電子轉移(light-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可以控制在單個二聚體水平。“這種控制使得這些二聚體成為很有前途的發(fā)電單元,可用于分子電子學或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考特萊特說,和他指導這項研究的,有材料科學家徐致華(Zhihua Xu),都是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功能性納米材料中心進行的。

  科學家尋求開發(fā)分子電子學,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是有機給予體-橋鏈-受體系統(tǒng),因為這有廣泛的電荷傳輸機制,也因為它們的電荷傳輸特性可以控制,只需改變其化學性質。近年來,量子點已結合電子接受材料,如染料,富勒烯和鈦氧化物,可以制成染料敏化和混合太陽能電池,他們希望,吸光和依賴尺寸的量子點發(fā)射性能將提高這些設備的效率。但到目前為止,這些系統(tǒng)的電轉換率仍然相當?shù)汀?/p>

  “有些工作是了解所涉及的程序,以設計優(yōu)化系統(tǒng),這些工作一般都是考察平均性能的混合或逐層組裝結構(layer-by-layer structures),而不是考察反應性,就是單個控制嚴密的混合供受體結構(donor-acceptor architectures)的反應性,”徐致華說。

  這是一種精密的制造方法,開發(fā)者是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這使他們可以小心控制粒子大小和粒子間的距離,探索條件,進行光致電子轉移(light-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這種轉移是在單個量子點與電子受體富勒烯之間進行,屬于單分子水平。

  整個裝配過程發(fā)生在一個表面,采取逐步實施的方式,限制相互作用的成分(粒子),否則就可能結合為各種不同情況,如果組裝采用基于溶液的方法,就會這樣。這種表面裝配也能達到可控制的一對一粒子配對。

  為了確定最佳的粒子結構布局,科學家戰(zhàn)略性地改變了量子點的大小,量子點吸光和發(fā)光具有不同頻率,原因就在于它們的大小,科學家也改變了橋鏈分子的長度,這種分子連接納米粒子。對于每一個布局,他們都測量電子轉移速率,采用的是單分子光譜。

  “這種方法消除了總體平均值,揭示了系統(tǒng)的異質性,例如波動的電子傳輸速率,這些是傳統(tǒng)光譜方法不能做到的”考特萊特說。

  科學家發(fā)現(xiàn),減少量子點大小和連接分子的長度,可以提高電子傳遞速度,抑制電子轉移波動。

  “這樣抑制電子轉移波動,在二聚體中具有更小的量子點尺寸,導致更穩(wěn)定的電荷生成速度,這可能正面影響應用這些二聚體,就是應用于分子電子學,也有望用于微型和大面積太陽能電池,”考特萊特說。

  “學習電荷分離和重組過程,在這些簡化和控制良好的二聚體結構中,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復雜的光子到電子的轉換,就是這種轉換在大面積太陽能電池中的情況,最終可提高光電效率,”徐致華說。

  一項美國專利申請正等待核準,所述方法和材料就是源于使用這項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授權。
 

此內容為AET網(wǎng)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