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与网络 > 设计应用 > RFID系统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RFID系统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RFID中国网
郑富娥,张永超
摘要: RFID是近年来的一项热门技术,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物流、交通、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Reader)、应用软件和现有的互联网的基础上组成。在RFID系统里,RFID标签通过读写器把标签数据读取出来,传送给RFID应用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在各个应用环节“交流”信息,从而实现商品信息的流通。如图1所示。图1RFID系统结构图RFI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像计算机网络一样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随着应用扩展,未来遍布全球各地的RFID系统安全可能会像现在的网络
Abstract:
Key words :

        RFID是近年來的一項熱門技術,現在它廣泛應用于物流、交通、商業(yè)、管理等各個領域。RFID系統由標簽、閱讀器(Reader)、應用軟件和現有的互聯網的基礎上組成。

  在RFID系統里,RFID標簽通過讀寫器把標簽數據讀取出來,傳送給RFID應用軟件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然后再通過互聯網在各個應用環(huán)節(jié)“交流”信息,從而實現商品信息的流通。

  RFID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像計算機網絡一樣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RFID系統的安全問題,隨著應用擴展,未來遍布全球各地的RFID系統安全可能會像現在的網絡安全難題一樣考驗人們的智慧。隨著RFID芯片的功能越來越復雜,它們受到攻擊的危險也越高。這些安全問題將會嚴重阻礙RFID系統的應用推廣。

  因此,在RFID技術大規(guī)模應用之前有必要提前解決預計出現的安全及隱私問題或者把這種危害降低到相對低點。

  1 存在的安全隱患

  RFID系統和其他信息系統一樣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這些隱患無疑威脅著RFID系統的正常運行,并且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根據上邊的RFID系統結構圖,我們把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分為三類:標簽集安全、軟件級安全和網絡級安全,下面分別分析這三種安全隱患。

  1.1 標簽級安全

  目前RFID處于初級起步階段,標簽級安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電子標簽信息的盜讀和篡改:RFID標簽和條碼不同,體積小,容量小,通過天線就可以與外界交互信息,因此射頻識別系統很容易受到攻擊。RFID標簽擁有惟一的ID,一旦攻擊者獲得ID,也就獲得了目標對象的數據信息。未被保護的標簽易遭受來自未授權方的監(jiān)聽,未授權的讀寫器在沒有訪問控制協議下可隨時訪問其附近的標簽從而獲得機密數據。在篡改電子標簽內數據方面,存在非法者改寫或是重置標簽內容的威脅。破壞者也可以通過破壞一組標簽的有效工作性能,從而可能使整個供應鏈陷入癱瘓狀態(tài),因此存在標簽數據被篡改的危險。

 ?。?)讀寫器受到干擾或其他攻擊:由于RFID的開放式環(huán)境,非法用戶通過發(fā)射干擾信號來影響讀寫器讀取信號,或用其他方式釋放攻擊信號直接攻擊讀寫器,使讀寫器無法接收正常的標簽數據。

 ?。?)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由于零售業(yè)和物流業(yè)的RFID應用環(huán)境比較復雜,因此需要RFID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包括能夠在存在非惡意的信號干擾、金屬干擾、潮濕以及一定程度的遮擋等。

  1.2 軟件級安全

  數據進入后端系統之后,則屬于傳統應用軟件安全的范疇。在這一領域具有比較強的安全基礎,有很多手段來保證這一范疇的安全。

  1.3 網絡級安全

  RFID系統中標簽數據進入系統軟件,然后再經由現有的Internet網絡傳輸。在的Internet網絡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這是Internet安全的問題。

  2 主要技術對策及分析

  RFID系統存在三個不同層面上的安全隱患:標簽、軟件、網絡。盡管與計算機和網絡的安全問題類似,但實際上RFID的安全問題要嚴峻得多。RFID技術本身就包含了比計算機和網絡中更多更容易泄密的不安全節(jié)點。對于網絡和軟件安全方面我們已經耳熏目染,這里只討論RFID系統特有的安全問題即標簽級安全的對策。

  RFID芯片本身就存在一些需要我們解決的安全難題。由于RFID芯片很小,內存和存儲容量也同樣小,這就限制了它能夠容納的數字和加密密鑰的長度,從而使它很難實施進行強大加密所需要的公共密鑰交換等事情。

  標簽級安全對策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只讀標簽:這種方式消除了數據被篡改和刪除的風險,但仍然具有被非法閱讀的風險。

  (2 ) 限制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通信距離:采用不同的工作頻率、天線設計、標簽技術和讀寫器技術可以限制兩者之間的通信距離,降低非法接近和閱讀標簽的風險,但是這仍然不能解決數據傳輸的風險還以損害可部署性為代價。

  (3) 實現專有的通信協議:在高度安全敏感和互操作性不高的情況下,實現專有通信協議是有效的。它涉及到實現一套非公有的通信協議和加解密方案。基于完善的通信協議和編碼方案,可實現較高等級的安全。但是,這樣便喪失了與采用工業(yè)標準的系統之間的RFID數據共享能力。

  (4) 屏蔽:可以使用法拉第網來屏蔽標簽,使其喪失了RF特征。在不需要閱讀和通信的時候,這也是一個主要的保護手段,特別是包含有金融價值和敏感數據的標簽的場合,可以在需要通信的時候解除屏蔽。

  (5) 使用銷毀指令(KillCommand):如果標簽支持Kill指令,當標簽接收到讀寫器發(fā)送的Kill命令便會將自己銷毀,無法被再次激活,以后它將對讀寫器的任何指令都無法反應。特別是在零售場合,消費者可以在購買產品后執(zhí)行Kill命令使標簽失效,從而消除了消費者在隱私方面的顧慮。但是使用這種方式影響到商品的反向跟蹤,比如退貨、維修和售后服務等。因為標簽卷標已經無效,相應的信息系統將不能再識別該標簽的數據。

  (6) 使用休眠指令(Sleep):當支持休眠命令的標簽接收到讀寫器傳來的休眠(Sleep)指令,標簽即進入休眠狀態(tài),不會響應任何讀寫器的操作;當標簽收到讀寫器的喚醒(WakeUp)命令才會恢復正常。

  (7) 物理損壞:物理損壞是指使用物理手段徹底銷毀標簽,并且不必像殺死命令一樣擔心標簽是否失效,但是對一些嵌入的、難以接觸的標簽則難以做到。

  (8) 認證和加密:可使用各種認證和加密手段來確保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數據安全。讀寫器操作標簽時必須同時發(fā)送密碼,標簽驗證密碼成功才響應讀寫器,之前,標簽的數據一直處于鎖定狀態(tài)。更嚴格的還可能同時包括認證和加密方案。

  (9) 選擇性鎖定:這種方法使用一個特殊的稱為鎖定者(Blocker)的RFID標簽來模擬無窮的標簽的一個子集。這一方法可以把阻止非授權的讀寫器讀取某個標簽的子集。

  選擇性鎖定克服或者平衡了以上各種方法的缺點,也消除了加密和認證方案帶來的高成本性,這一方法在安全性和成本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需要的時候,Blocker標簽可以防止其他讀寫器讀取和跟蹤其附近的標簽,而在不需要的時候,則可以取消這種阻止,使標簽得以重新生效。

  以上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不足,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手段可以徹底保證RFID應用的安全,所以必須針對不同應用靈活選擇和組合采用綜合性的解決方案,考慮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

  3 結束語

  RFID安全問題是個系統問題, 關注的焦點不應該只局限在RFID產品本身上,RFID系統的安全, 不僅僅是RFID標簽本身的安全技術,關鍵是應用系統上的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RFID系統安全會在應用過程中逐步改善,而隨著安全問題的逐步完善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