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基于SRLG不相關陷阱避免算法的研究
基于SRLG不相關陷阱避免算法的研究
來源:微型機與應用2011年第13期
張 琦1,徐 林1,孫 杰2,林鵬飛3
(1.四川大學 計算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2.四川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
摘要: 在光網絡通信中,計算路由常常會出現(xiàn)共享風險鏈路組(SRLG)分離和“陷阱”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提出了一種基于SRLG不相關的陷阱避免算法,并采用阿爾卡特朗訊公司的光網絡規(guī)劃工具1356NT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路由算法相比,該算法不但縮短了恢復時間,還有效提高了網絡連接的可靠性和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光網絡通信中,計算路由常常會出現(xiàn)共享風險鏈路組(SRLG)分離和“陷阱”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提出了一種基于SRLG不相關的陷阱避免算法,并采用阿爾卡特朗訊公司的光網絡規(guī)劃工具1356NT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路由算法相比,該算法不但縮短了恢復時間,還有效提高了網絡連接的可靠性和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 光網絡;共享風險鏈路組;陷阱避免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問題十分復雜,抗毀性[1]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點。目前維護網絡生存性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切實可行的就是為每個請求建立兩條“物理分離”的路徑,分別為工作路由和保護路由,一旦工作路由出現(xiàn)故障,業(yè)務可以立刻轉換到保護路由上進行。IETF組織針對此提出了共享風險鏈路組SRLG(Shared Risk Link Group)的概念[2],對“物理分離”的路徑進行進一步抽象和深化。SRLG被定義為共享同一個物理資源的一組鏈路,同時也是共同承擔失效風險的一組鏈路。
    目前國內外計算路由的算法很多,基于SRLG限制的路由問題已經被證明是NP-完全問題[3]?,F(xiàn)有文獻提出多種算法來解決該問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參考文獻[3]提出的整數線性算法,其時間復雜度較大;參考文獻[4]提出基于SRLG限制的動態(tài)共享通路保護算法,網絡資源利用率不高;參考文獻[5]提出工作路由優(yōu)先(APF)算法,雖然簡單可靠,但卻不能解決“陷阱”問題。本研究基于傳統(tǒng)的TA算法[5],提出了一種新型基于SRLG不相關的陷阱避免算法,并在1356NT平臺上進行驗證。實驗結果標明,該算法成功避免了“陷阱”問題,從而提高了網絡連接的可靠性。對于中小型網絡,在鏈路故障發(fā)生后,可以使恢復時間控制在50 ms以內,資源利用率提高17.23%,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
1 理論研究
1.1 SRLG限制條件

 每一個SRLG都對應著一個唯一的標識,即SRLG標識。SRLG分離的兩條路徑可以減少同時失效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光路的抗毀能力。傳統(tǒng)的多路由保護方式只考慮單一鏈路或雙鏈路故障,而不考慮SRLG故障。這樣一來,如果工作通道和保護通道經過同一SRLG,即沒有SRLG分離,就很容易因SRLG故障而同時失效。本研究提出的算法是基于SRLG不相關的情況,該算法需要考慮以下兩個SRLG限制條件:(1)在為同一個業(yè)務分配工作通道和保護通道時,必須使它們處在兩個不同的SRLG里;(2)如果不同的保護通道共享鏈路上的同一資源,那么,這些保護通道對應的工作路徑必須處在不同的SRLG里。這樣就可以避免SRLG故障,大幅降低工作路由和保護路由同時失效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網絡整體的生存能力。
1.2 “陷阱”問題
 基于SRLG分離的雙路由選擇策略最簡單的方法是:當選好工作路由后,將工作路由經過的鏈路以及這些鏈路所處的SRLG中的所有鏈路全部刪除,然后再進行備用路由的選擇。這種算法稱為工作路由優(yōu)先(APF)算法,它較為簡單,并且保證了工作路由和備份路由的SRLG分離,但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即容易造成備用路由無法獲取的情況,如圖1所示。以節(jié)點D到節(jié)點C的連接請求為例來對這種情況進行描述。
 圖1中鏈路上的數字代表權重,工作路由為D-E-B-C,刪除工作路由經過的所有鏈路(即D-E,E-B,B-C)之后,節(jié)點D和節(jié)點C之間便不存在任何路由。但實際上,這兩個節(jié)點之間可以找到兩條SRLG分離的路由,即D-A-B-C和D-E-F-C。這就是由APF算法的缺陷所導致的“陷阱”問題。

2 算法設計
 結合以前很多研究學者對于光網絡中路由保護算法的研究,在傳統(tǒng)TA算法的基礎上,綜合APF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基于SRLG不相關的“陷阱”避免算法。該算法不考慮每條鏈路上SRLG的數量,同時令每條鏈路上都有唯一的SRLG標識,該算法適用于SRLG數目不多的中小型網絡,簡單靈活,并且避免了SRLG故障和“陷阱”問題,對傳統(tǒng)的TA算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
2.1 網絡模型
 為了方便描述算法,光網絡圖例拓撲由一個四元函數來表示:G(L,N,C,S),其中,L代表光網絡中所有鏈路的集合,并且全部為雙向通信;N代表光網絡中全部節(jié)點的集合;Cij代表在第i個節(jié)點和第j個節(jié)點之間鏈路的權重(代價);S代表所有SRLG標識組成的集合。規(guī)定主路由集合用AP(Active Path)表示,備份路由集合用BP(Backup Path)表示,cost表示每條鏈路的權重,M為一個權重較大的值,并且規(guī)定每條鏈路都有不同的SRLG標識。
2.2 算法步驟
 基于SRLG不相關陷阱避免算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網絡拓撲G(L,N,C,S),等待動態(tài)業(yè)務連接請求到達。如果有業(yè)務連接請求到達,轉至步驟(2);否則,更新網絡狀態(tài)。
 (2)檢查圖G中源節(jié)點和目的節(jié)點的度是否小于2,如果是,則退出算法,因為不可能找到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徑;否則,跳轉到步驟(3)。
 (3)根據APF算法,先計算出圖G中的最短路徑,放入AP中,并將AP中所有的邊從圖G中刪除,記為圖G,然后檢查圖G′中源節(jié)點和目的節(jié)點之間的連通性。如果是連通的,即還有路徑可達,則計算出一條最短路徑,放入BP中,此時AP和BP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徑已經找到,退出算法;如果不是連通的,即沒有路徑可達,則可能出現(xiàn)“陷阱”問題,由步驟(4)~(6)來解決此問題。首先將圖G中所有的信息放入圖GAP中,并跳轉到步驟(4)。
 (4)將AP和BP設置為空,將GAP中所有邊的權重恢復至圖G中的原始數據,先計算出圖GAP中一條最短路徑,放入到AP中。如果AP為空,則不存在主路由。
 (5)在圖G中將AP所有邊的權重改為M,并在圖G中再次計算出一條最短路徑,放入到BP中。如果BP為空,則不存在備份路由。
 (6)計算AP和BP的邊交集T。如果交集為空,則AP和BP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徑已經找到,退出算法;如果交集不為空,則從圖GAP中將邊交集T刪除,如果圖GAP中的邊不為空,則返回步驟(4),否則退出算法。
該算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

 

 

2.3 算法實例
 以圖1所示的網絡為例,說明該陷阱避免算法如何工作。對于節(jié)點D和C之間的連接請求,由步驟(4)~(6)算得AP為(D,E,B,C),BP為(D,A,B,C),AP和BP的邊交集T為(B,C),從圖GAP中刪除邊T后,重復步驟(4)~(6),算得AP為(D,E,F(xiàn),C),BP為(D,A,B,C),此時,AP和BP沒有交集,即找到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徑,從而避免了“陷阱”問題。
3 算法驗證及分析
 為了驗證此算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實驗采用阿爾卡特朗訊公司的1356NT作為測試平臺,1356NT是一種智能光網絡解決方案的分布式網絡分析和規(guī)劃工具。驗證算法的網絡拓撲結構如圖3所示。


 圖3中A、B、C、D、E代表網元(NE),每條鏈路上的數字代表該鏈路的權重,并設置每條鏈路的SRLG不相同,保證了SRLG的不相關性。通過1356NT測試平臺,可以查看到相應的工作路由、備份路由以及恢復時間。對該算法的驗證主要從可靠性、恢復時間和資源利用率三個方面進行。
3.1 實驗步驟
 測試項目:兩條業(yè)務,多次故障。
 (1)在圖3所示的網絡中,建立一條從C→D的標簽交換路徑(LSP),設置保護類型為PRC,主路由為C-D,備份路由為C-E-D;
 (2)在相應端口設置SDH分析儀;
 (3)斷開主路由,即C和D之間連接的光纖,查詢并記錄恢復路由和恢復時間;
 (4)斷開備份路由,即C和E之間連接的光纖,查詢并記錄恢復路由和恢復時間;
 (5)斷開工作路由和保護路由,即C、D之間和C、E之間連接的光纖,查詢并記錄恢復路由和恢復時間。
3.2 實驗結果及分析
 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PRC類型的業(yè)務始終有兩條路由,即一條主路由和一條備份路由,當其中一條發(fā)生故障時,網絡會重新為該業(yè)務尋找一條新的路由,當主路由和備份路由都發(fā)生故障時,網絡則會為該業(yè)務建立兩條路由。
從表1可以看出,當主路由或備份路由發(fā)生故障時,按照APF算法計算的備份路由均為C-A-B-D,當主路由和備份路由同時發(fā)生故障時,電路存在“陷阱”問題。如果按照APF算法計算出的路由只有一條,即C-A-B-D,不能滿足PRC業(yè)務的需求。而按照本研究中提出的算法,可以計算出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由,即C-A-D和C-B-D,避免了“陷阱”問題,提高了整個網絡的可靠性。
 從恢復時間上分析,該算法應用到該網絡的恢復時間均小于50 ms,相對于其他算法而言,恢復時間快、效率高。
 從資源利用率上分析,用Load表示資源占用率,假設該PRC業(yè)務的速率為ODU1(2.5 G),NE的Load=每個網元節(jié)點使用的帶寬/網元總的帶寬;鏈路的Load=每個鏈路使用的帶寬/鏈路總的帶寬,通過在該軟件中查看相應的表,計算出網元的Load=0.26%,鏈路的Load= 25%,相對于其他算法,資源利用率提高了17.23%。
隨著網絡信息量與日俱增,提高網絡抗毀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紤]SRLG約束,建立兩條SRLG不相關的路徑可以降低工作路由和保護路由同時失效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網絡的生存能力。在傳統(tǒng)TA算法的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型基于SRLG不相關的陷阱避免算法,并在阿爾卡特朗訊公司1356NT平臺上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成功避免了“陷阱”問題,提高了網絡連接的可靠性,在鏈路故障發(fā)生后,可以讓恢復時間控制在50 ms以內,資源利用率提高17.23%,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本算法僅適用于中小型網絡,并未考慮SRLG復雜的網絡類型,這將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嘯林.網絡抗毀性研究介紹[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7,24(6):135-137.
[2] PAPADIMITRIOU D, POPPE F, JONES J. Inference of shared risk link groups [EB/OL]. http://www.watersprings.org/pub/id/draft-many-inference-srlg-02.txt,2001-11-14
[3] HU J Q. Diverse routing in optical Mesh networks [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3,51(3):489-494.
[4] Guo Lei , Yu Hongfang , Li Lemin  . Dynamic shared-path protection based on SRLG constraints in WDM Mesh networks[A]. ICCCAS 2004. Chengdu, China: IEEE PRESS,2004.
[5] Xu Dahai,Xiong Yizhi,Qiao Chunming. Failure protection in layered networks with shared risk link groups[J].IEEE Network, 2004,18(3):36-41.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