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业界动态 > 传统销售渠道被工业4.0取代?

传统销售渠道被工业4.0取代?

2015-01-04
關鍵詞: 工业4.0 物联网

    去年最火的一個概念是工業(yè)4.0,這個概念火爆到讓李克強總理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刻意提到。工業(yè)4.0起源是德國,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zhàn) 略計劃。預計投資2億歐元。旨在提升制造業(yè)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yè)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yè)伙伴。 其技術基礎是網宇實體系統及物聯網。本質上是萬物互聯概念下的智能制造業(yè),“工業(yè)4.0”描繪的是一個通過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與有效溝通,構建一個 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最終實現的其實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直連的狀態(tài)。

  之后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工業(yè)4.0消滅淘寶只需要10年》,依據就是淘寶只是銷售渠道,認為從消費意義上來說,“工業(yè)4.0”就是一個將生產原料、 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fā)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并生產,再 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在智能制造的基礎上,最終用戶和生產者直接關聯,不需要再依托銷售渠道,渠道將會消亡。

  工業(yè)4.0不變渠道、變工廠

  對于這點我有點不同的看法,渠道相當于柜臺,是商品展示平臺,用戶看到商品后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就像在馬車時代沒有人想要汽車一樣,只有汽車被 發(fā)明出來,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時候,他才會有沖動,我要這個。消費者需求與技術發(fā)展二者相互驅動,技術原始的時候是需求驅動技術發(fā)展,一旦技術進入跨越式 發(fā)展的時候,是技術激發(fā)消費需求,用戶相對被動。一定需要有渠道讓用戶能了解商品。

  工業(yè)4.0項目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 個企業(yè)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yè)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yè)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 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yè)生產技術的創(chuàng)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fā)揮現有物流資源供 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工業(yè)4.0變革的不是淘寶這種銷售渠道,而是傳統的規(guī)?;I(yè),類似富士康數十萬產業(yè)工人,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程序的工業(yè)。會將規(guī)?;I(yè)拆解成一個 個更小規(guī)模、更具個性化的小型生產。嚴格意義上這就是智能創(chuàng)客。創(chuàng)客的標準定義其實是未經最終確認的,有著多元化的理解,目前所說的中國創(chuàng)客也是不僅包含 了“硬件再發(fā)明”的科技達人,還包括了軟件開發(fā)者、藝術家、設計師等諸多領域的優(yōu)秀代表。工業(yè)4.0培育的就是一大批智能生產者,提供大到房屋、游艇,小 到表帶、杯子等產品。

  個體創(chuàng)客在工業(yè)4.0成為可能

  工業(yè)4.0能夠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yè)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fā)生改變,產業(yè)鏈分工將被重組。

  工業(yè)4.0的重大機遇就在于企業(yè)能夠保持小型化和全球化并存的能力,即能有手工匠人的原始,又有創(chuàng)新性,實現低成本的高技術。從小處開始,大處成長。 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出世界需要但尚未了解的產品,雖然這樣的產品與舊模式的大眾經濟學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才是創(chuàng)建,也是個體創(chuàng)客可能生發(fā)的基礎。

  與其他的網絡概念O2O、P2P、游戲經濟等等不同,工業(yè)4.0基建于實體經濟。網絡經濟對我們非常重要,但卻不是必不可少。網絡游戲、在線社交、即 時通信、在線資訊、在線支付……所有這一切已經重塑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對他們產生了依賴,但這些看似不可或缺的東西,其實只是我們 的慣性依賴。我們可以不需要網絡游戲,但不能擺脫大米;可以關掉網絡社交,但不能不穿衣服;網絡之外的實體經濟才是我們依存的根本。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