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必然是未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目前關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例如谷歌、英特爾等公司都開始進行自動駕駛的實際應用測試。

但自動駕駛最大的發(fā)展阻礙并不在于技術上的限制,更多的是因為與現行法律制度相駁。而德國作為汽車的發(fā)源國,在面對未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就做出了不錯的表率。德國聯邦參議院5月12日就通過法律,允許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未來在特定條件下代替人類駕駛,這是德國首部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的法律。

根據這部法律的規(guī)定,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將安裝一個類似“黑匣子”的裝置,用來記錄系統運作、要求介入和人工駕駛等不同階段的具體駕駛情況,以保證在出現交通安全事故時,明確責任劃分。
如果是在人為駕駛的情況下發(fā)生事故,那么駕駛人將承擔交通事故責任;而如果是系統原因而引發(fā)的事故,那么將由汽車制造商承擔責任。
但目前來說,這部法律對自動駕駛的規(guī)定還不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第五級自動駕駛。因為它規(guī)定了駕駛席必須有司機,并且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等配置也都必須要保留。這樣一來是為了保證自動駕駛系統出現故障的情況下,駕駛者能及時的介入人工駕駛。
雖然目前這部法律看著還比較簡單,不夠完善,但這無疑是向車企透露出良好的信號,鼓勵車企能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fā)。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