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设计应用 > 汽车电子应用中的冷启动
汽车电子应用中的冷启动
摘要: 对于许多汽车环境中的应用与ECU来说,由电池及发电机所提供的电压会有不足的问题,首先必须转换至正确的电压水平。一般会使用DC/DC切换式电压调整器与线性稳压器来达成这个目标。本文将着重于切换式稳压器的讨论,因
Abstract:
Key words :

      對于許多汽車環(huán)境中的應用與ECU來說,由電池及發(fā)電機所提供的電壓會有不足的問題,首先必須轉換至正確的電壓水平。一般會使用DC/DC切換式電壓調整器與線性穩(wěn)壓器來達成這個目標。本文將著重于切換式穩(wěn)壓器的討論,因為線性方案無法產生高于輸入電壓的輸出電壓。

  最常使用的拓樸為降壓轉換器(圖 1),只需要單一電感以及一組二極管與開關,就可以達成切換式DC/DC方案中最簡單、最節(jié)省成本的選擇之一。然而唯一的缺點是,這種方法只能產生低于輸入電壓的輸出電壓。 如果輸出電壓需要高于輸入電壓,可以使用「反向」拓樸或升壓轉換器(圖 2)。這種拓樸所需的組件相似,但是可以產生高于輸入電壓的輸出電壓。

基本的降壓轉換器

  圖 1:基本的降壓轉換器

  

基本的升壓轉換器

  圖 2:基本的升壓轉換器

  由于汽車板網(wǎng)電壓的變動幅度相當大(啟動時可低至 3.5V,在箝位負載突降期間也可高至 45V),因此在有些ECU的應用中,一定會產生輸入與輸出電壓互相跨越的情形。啟動過程中(發(fā)動引擎)絕不允許突然失能,特別是動力系統(tǒng)應用或某些導航及信息娛樂系統(tǒng),這個問題可以透過使用返馳轉換器或SEPIC 拓樸得以解決,不過所需變壓器型電感的額外成本及空間較大,對客戶來說較不具吸引力。

  即使輸入電壓跨越了輸出電壓值,升降壓拓樸仍然可以提供穩(wěn)定的輸出電壓,并兼具只使用單一線圈的簡單設計,在同一個拓樸中,結合了降壓與升壓轉換器。兩種不同模式間的無縫轉換,可以在所有輸入電壓狀況下,產生穩(wěn)定不中斷的輸出電壓。

  

異步升降壓轉換器

  圖 3:異步升降壓轉換器

  在此結合了兩種不同的拓樸,因此相較于使用一組開關及二極管的單純降壓或升壓方式,異步升降壓轉換器需要使用兩組開關及二極管(圖 3)。為了提升整體效能,可以用開關取代二極管, 現(xiàn)在的拓樸結合電感看起來類似于完整的 H 橋(圖 4)。

  

開關取代二極管

 

  圖4 開關取代二極管

  這些裝置的一般功能,可再細分為三種操作模式:

  1.輸入電壓高于輸出電壓時的降壓模式

  2.輸入電壓低于輸出電壓的升壓模式

  3.輸入電壓在輸出電壓范圍中的轉移

  降壓模式操作

  在降壓模式中的操作,輸入電壓一定高于輸出電壓,在功能上類似于基本的降壓拓樸。在降壓模式中,轉換器的升壓開關(B1 與 B2)不會進行切換,B1 開關一定處于關閉狀態(tài),這樣可讓電流由電感流至輸出電容器。B2 開關一定要開啟,以免造成輸出至接地 (GND) 的短路。

  在切換為「導通時間」時,會關閉 A1 開關,以對電感充電(圖 5)。在此周期中,電流由輸入處流經 A1 開關、線圈以及 B1 開關,并進入輸出電容器。

  

導通階段的降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圖 5:導通階段的降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在周期的第二階段中(關閉時間),A1 開關會開啟,A2 開關則會關閉(圖 6)。充磁線圈會迫使電流由 GND 流經 A2 開關、線圈、B1 開關,然后進入輸出電容器(又稱為飛輪)。

飛輪階段的降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圖 6:飛輪階段的降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在異步拓樸中,以二極管取代了 A2 開關作為被動飛輪組件。這可減少驅動器與場效晶體管 (FET) 的使用數(shù)量,但是也降低了轉換器的效能。在此操作中的切換負載周期,其依據(jù)為方程式 1 所示的輸入輸出電壓比。

  

降壓切換階段的電流波形

  圖 7:降壓切換階段的電流波形 升壓模式操作

  在升壓模式操作中,輸入電壓一定低于輸出電壓,裝置會以基本的升壓拓樸操作。轉換器的降壓開關(A1 與 A2)不會在此模式中進行切換。A1 一定會關閉,讓電流由輸入流至電感;A2 一定要開啟,以免造成輸入至 GND 的短路。

  在切換為「導通時間」時,會關閉 B2 開關,以對電感充電(圖 8)。在此周期中,電流由輸入處流經 A1 開關、線圈以及 B2 開關,并進入 GND。

  

導通階段的升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圖 8:導通階段的升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在周期的第二階段中(關閉時間),B2 開關會開啟,B1 開關則會關閉(圖 9)。充磁線圈會迫使電流由輸入處流經 A1 開關、線圈、B1 開關,然后進入輸出電容器。

  

飛輪階段的升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圖 9:飛輪階段的升壓轉換器電流流向

  在異步拓樸中,以二極管取代了 B1 開關作為被動飛輪組件。最后結果與「降壓模式操作」中說明的內容相同。在此操作中的切換負載周期,其依據(jù)為輸入輸出電壓比(方程式 2)。

  

升壓切換階段的電流波形

 

  圖 10:升壓切換階段的電流波形

  轉移操作

  如果輸入與輸出電壓非常接近,單獨使用基本的降壓或升壓模式,都無法維持由封閉回路控制的穩(wěn)定輸出電壓。一項可能的作法,就是在特定的輸入電壓水平,切換不同模式(為了穩(wěn)定性,電壓閾值具有磁滯現(xiàn)象)。另一種方式可能要以交替切換頻率周期的做法,共同操作降壓與升壓模式,以確保穩(wěn)定的輸出電壓及良好的瞬時響應。

  

不同操作階段與模式中的電流及電壓波形

  圖 11:不同操作階段與模式中的電流及電壓波形

  結論

  很多產品可以協(xié)助客戶解決 12V 板網(wǎng)電壓范圍寬廣延伸的挑戰(zhàn),如冷啟動狀況、負載突降,或電池耗盡等等。例如TI的TPIC74100 這類完全整合的 5V 1A 升降壓轉換器,可以維持穩(wěn)定的輸出電壓,也不需要昂貴笨重的變壓器型電感,因此可以確保應用裝置在各種電池電壓的狀況下,進行完整操作。

此內容為AET網(wǎng)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