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IBM、Arrow、NI联合开发工业预测性维护系统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环境中的正常运行时间,性能和质量,设备需要始终以最佳状态运行。但我们都知道,即使计划周密的预防性维护,也不会100%确保准确。 發(fā)表于:2019/8/19 大疆无人机的人脸检测和手势控制功能 2017 年 5 月,大疆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掌上无人机—— “ 晓 ”Spark。这款无人机设备的大小只有手掌般,重量也比一听可乐还轻。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Spark 首度集成了大疆自研的人脸检测和手势控制功能,开创了无人机操控的新纪元。 發(fā)表于:2019/8/16 手势可以控制无人机吗 说到无人机,那么大疆这个品牌一定是大家最先想到的。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仅仅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无人机制造厂商。之所以能让大疆“横扫”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产品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众所周知,在这个无人机行业内,大疆可是坐拥诸多“黑科技”的一哥,旗下的诸多产品已经成为了同行难以跨越的鸿沟。 發(fā)表于:2019/8/16 AMS出价38亿美元争夺德国照明企业Osram 《路透》报道,奥地利感应器生产商AMS计划向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提出收购,作价38亿美元,较贝恩资本及凯雷资本早前提出的收购方案作价高一成。AMS称,他们已向欧司朗提出全现金收购方案,作价每股38.5欧元,连债收购估值43亿欧元。欧司朗表示已留意到有关宣布,但未有进一步评论。 發(fā)表于:2019/8/12 膝部气囊保护效果差 替代方案正在研发 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驾驶员的膝部与中控台下方的距离较短,因此膝部是最易造成损伤甚至骨折的部位。尽管像奔驰GLC、丰田雷凌(参数|询价)、保时捷Panamera等车型全系标配了膝部安全气囊,但在目前的汽车市场中,大多数车型依然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和侧气囊等。 發(fā)表于:2019/8/12 自动驾驶导航技术兴起,国产毫米波雷达前景如何?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指的是工作频率在30~100GHz,波长在1~10mm之间的电磁波。因为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间,所以毫米波雷达兼具微波雷达和光电雷达的部分优点。当前,在车载ADAS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主要为24GHz和77GHz两类。近期,国际电子商情针对24GHz和77GHz的性能,并梳理了国产毫米波雷达的产业链。 發(fā)表于:2019/8/12 耳机测量血氧不是梦,美信推入耳式心率监测器和温度计 Maxim Integrated(美信)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推广其健康传感器平台(Health Sensor Platform HSP),HSP是一种模块化智能手表外形,可以监控用户的心电图(ECG),心率和体温。 發(fā)表于:2019/8/10 车载导航GPS系统中数字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的不断普及,汽车导航产业也迅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导航产业始于2002年。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逐渐成熟,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 GPS在汽车行业的全面应用不仅是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 發(fā)表于:2019/8/9 Viziblezone系统可探测到150米外“隐藏行人”保护行人安全 据外媒报道,V2P(车到行人)解决方案供应商Viziblezone宣布其受专利保护的行人探测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公司称,其原型系统可探测到150米外隐藏在物体后面的行人。 發(fā)表于:2019/8/8 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健康的新模式 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提供个性化客户体验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重要发展任务。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技术平台,可以打破传统保险经营模式下以特定客户变量评估为基础的承保定价模式,通过获取、分析用户个人的数据信息,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例如,保险企业可以向客户免费赠送健康手环,收集他们的健康大数据,在为产品定价时将用户的运动量作为参考依据,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 發(fā)表于:2019/8/3 可穿戴传感器有望应用于医疗行业 据美国化学会官网近日报道,韩国的一支科研团队受章鱼吸盘启发,开发出一种基于石墨烯、有吸附力的生物传感器。附着于皮肤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已成为健康传感器技术领域的新兴研究趋势之一。可穿戴传感器采用“电离子透入疗法”使身体出汗,然后测量其中的酒精含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 發(fā)表于:2019/8/3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介绍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又称连接机模型,是在现代神经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生物神经系统处理外界事物的基本过程,是在模拟人脑神经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系统,是由大量处理单元通过广泛互联而构成的网络体系,它具有生物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若干反映,是对生物系统的某种模拟,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分析、图像识别、数字水印、计算机视觉等很多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果。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成为模式识别的强有力的工具。神经网络的运用展开了新的领域,解决其它模式识别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分类功能特别适合于模式识别与分类的应用。 發(fā)表于:2019/8/2 思特威科技推出两款全新工业级CMOS图像传感器 2019年8月1日,中国上海 — 近日,技术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发布两款全新工业级CMOS图像传感器——SC2310T与SC4210T。这两款产品兼具思特威科技独特的像素技术与业界领先的工作温度范围,能够为恶劣工作环境中的应用提供超低光照条件下的极佳成像性能,以及高达100db的动态范围。 發(fā)表于:2019/8/1 【物联网智商精选】VR、AR、MR,傻傻分不清的,请进来 几年,VR/AR一直被认为是风口,红得发紫,三天两头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發(fā)表于:2019/7/31 美国莱斯大学研发出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充电的发电机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名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可以对人体可穿戴式医疗设备进行充电的小型便携式纳米发电机,患者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对该发电机进行充电。 發(fā)表于:2019/7/30 <…606162636465666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