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相關(guān)文章 5分钟完成核磁共振检查,Facebook的AI技术现在还经不住考验 近日,Facebook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纽约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尝试将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速度提高十倍。MRI的检查速度一般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如果将其检查的速度提高十倍,未来的放射科医生则有望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检测工作。而这看似小小的技术合作,又会给当前的医疗现状带来怎样的改变? 發(fā)表于:2018/8/30 立足功率电感多元化布局,村田进一步加码被动元件市场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子产品背后的元器件很多都是由日本厂商制造的,就拿村田制作所来说,作为最早研发电子元器件的厂商之一,村田生产的陶瓷电容、滤波器、射频元件等众多产品为手机、电脑、家电等电子设备带来了“内部革新”。 發(fā)表于:2018/8/27 前沿 | Neuromation新研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儿童骨龄评估 近日,Neuromation 团队在 Medium 上撰文介绍其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评估儿童骨龄,这一自动骨龄评估系统可以得到与放射科专家相似或更好的结果。 發(fā)表于:2018/8/27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无可替代,我国目前仍处于科研阶段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成像设备之一,在全球仅有四台。在风景迤逦的怀柔雁栖湖畔,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科研楼里,就陈列着一台完全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發(fā)表于:2018/8/26 Facebook尝试用机器学习将MRI检查速度提高10倍 Facebook的人工智能(AI)实验室正与纽约大学医学院合作,尝试将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速度提高10倍,假如成功的话,未来放射科医生将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检测。 發(fā)表于:2018/8/25 世平推出基于TI产品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之77G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大联大旗下世平推出基于德州仪器(TI)产品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77G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TI AWR1642的77GHz雷达单芯片模块方案,主要应用于车载辅助驾驶中的:盲点检测、车道变换辅助、停车辅助、简单手势识别、汽车开门器应用等应用场景。 發(fā)表于:2018/8/24 中国首台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成功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成像设备之一,在全球仅有四台。在风景迤逦的怀柔雁栖湖畔,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科研楼里,就陈列着一台完全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發(fā)表于:2018/8/24 基于RFID的冷链运输远程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FID的冷链运输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和监测中心组成,车载终端由STC12C5A60S2单片机、SIM300无线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u-blox NEO、RFID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等部分组成,完成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发送功能。监测中心利用线程池技术接收、解析并在线显示温湿度和定位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硬件成本较低,能够快速完成温湿度显示和车辆定位,适合在冷链行业推广使用。 發(fā)表于:2018/8/23 3D固态激光雷达SoC芯片进入量产倒计时 激光雷达元器件的专用芯片化设计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高分辨率、长探测距离、车规级适配及隐藏式设计都在成为各家厂商力争要素。 發(fā)表于:2018/8/22 加特兰陈嘉澍:毫米波雷达领域,CMOS工艺一定会取代SiGe 2018年7月20日,由中国半导体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和芯原控股有限公司主办,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电子科技大学车联网校友会协办,成都市经信委和成都高新区支持的2018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于7月20日在青城豪生国际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以“打造智慧汽车电子产业链”为主题,共邀请了超过260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和机构的决策人员出席,共同探讨智慧汽车电子产业的未来发展。 發(fā)表于:2018/8/22 基于GaAs IPD的K波段芯片滤波器 基于砷化镓集成无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工艺,研制出了一款性能优良的K波段发夹型带通滤波器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9.5~21.3 GHz频带内,该芯片滤波器的插入损耗<2.6 dB,最小插入损耗为20 GHz处2.2 dB, 带内输入输出回波损耗<-25 dB,群时延波动<50 ps, 测试结果与仿真设计十分吻合。该滤波器尺寸仅为2.96 mm×1.8 mm×0.1 mm,相比传统工艺的微波滤波器,体积大大缩小,符合当前通信、雷达等微波系统中器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發(fā)表于:2018/8/17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编解码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提出了一种基于ISO/IEC 14443协议的高频13.56 MHz RFID芯片的数字编解码电路结构,采用Altera FPGA搭建验证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的仿真与验证。该电路实现了RFID标签芯片通信时所需要的副载波调制后曼彻斯特编码和修正密勒码的解码,并为后端的协议栈电路设计了SPI从机通信接口。 發(fā)表于:2018/8/16 基于多比特带通△∑调制器的射频数字功放 为提高射频功放的线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比特带通△∑调制器(BPDSM)的射频数字功放结构并给出了BPDSM的设计方法。针对调制器CRFB实现结构中关键路径过长的问题,利用重定时、流水线和超前计算等技术对实现结构进行了改进,将BPDSM的实现速率提高至200 MHz。提出了多电平开关功放的电路结构,将多个具有独立电源的开关功放单元进行串联,实现了对BPDSM输出多比特脉冲信号的高效开关放大。最后,利用FPGA器件及分立元件实现了频率为30 MHz的数字功放,输出功率为10 W时效率达到60%。 發(fā)表于:2018/8/15 1 W微波无线输电系统的发射端设计 介绍了一种小功率(1 W)、2.45 GHz微波无线输电系统的发射端设计。直流电平经过锁相频率合成芯片ADF4360-0转换为S波段的2.45 GHz微波信号,ADF4360-0的寄存器配置由MSP430控制;2.45 GHz微波信号经过由功放芯片ERA-5SM及ADL5606组成的驱动级功率放大器将功率放大到1 W,加上喇叭天线即组成了小功率微波输电系统的发射端。利用矩形微带整流天线接收并整流微波信号,整流后的直流电平供给负载,便形成了完整的微波无线输电系统。详细分析了设计参数与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及验证试验。 發(fā)表于:2018/8/15 基于PN532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读卡器设计 介绍了一款可以同时读写接触式卡和非接触式卡的多功能读卡器,详细阐述了射频芯片PN532和主控芯片ST2211的外围硬件电路和整个读卡器的软件构架。同时对读卡器电源管理、低功耗设计、多通信方式融合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發(fā)表于:2018/8/14 <…454647484950515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