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新聞
    業(yè)界動態(tài)
    新品快遞
    高端訪談
    AET原創(chuàng)
    市場分析
    圖說新聞
    會展
    專題
    期刊動態(tài)
  • 設計資源
    設計應用
    解決方案
    電路圖
    技術專欄
    資源下載
    PCB技術中心
    在線工具庫
  • 技術頻道
    模擬設計
    嵌入式技術
    電源技術
    可編程邏輯
    測試測量
    通信與網絡
  • 行業(yè)頻道
    工業(yè)自動化
    物聯網
    通信網絡
    5G
    數據中心
    信息安全
    汽車電子
  • 大學堂
  • 期刊
  • 文獻檢索
期刊投稿
登錄 注冊

聯發(fā)科AI ASIC明年有望貢獻10億美元收入

7 月 31 日消息,聯發(fā)科昨日發(fā)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 18.1%。在財報后的營運說明會 / 法說會上,分析師就 AI ASIC 與移動平臺等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提問。

發(fā)表于:7/31/2025 10:29:35 AM

無需等固態(tài)電池 特斯拉稱鋰離子電池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7 月 30 日消息,在近日舉辦的特斯拉愛好者活動“X Takeover”上,特斯拉汽車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Lars Moravy)表示,鋰離子和磷酸鐵鋰(LFP)電池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而目前我們才剛剛開始挖掘它們的潛力。

發(fā)表于:7/31/2025 10:22:31 AM

三體計算星座首發(fā)星座計算衛(wèi)星通過在軌交付評審

7 月 31 日消息,7 月 25 日,計算衛(wèi)星研制和入軌組網試驗服務交付評審會在之江實驗室舉行。會上,由國星宇航發(fā)起的“星算”計劃首發(fā)星座(暨之江實驗室“三體計算星座”首發(fā)星座)計算衛(wèi)星研制和入軌組網試驗服務順利通過評審,標志著“星算”計劃在太空 AI 領域率先實現從研制發(fā)射、在軌測試到用戶交付的完整閉環(huán)。

發(fā)表于:7/31/2025 10:14:00 AM

《中國人工智能安全承諾框架》發(fā)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院長、中國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聯盟(AIIA)秘書長余曉暉受邀參與對話,牽頭與清華大學、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等單位的代表一起發(fā)布《中國人工智能安全承諾框架》。

發(fā)表于:7/31/2025 10:07:14 AM

我國衛(wèi)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7 月 30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天(7 月 30 日)15 時 49 分,我國在海南商業(yè)航天發(fā)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wèi)星互聯網低軌 06 組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發(fā)表于:7/31/2025 9:59:34 AM

我國超300城實現5G-A網絡覆蓋

7月31日消息,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國家信息化發(fā)展報告(2024年)》。 《報告》提出,新一代通信技術研發(fā)取得新成果,5G-A地空通信(5G-ATG)技術研發(fā)成功并完成測試驗證。 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有超300個城市實現5G-A網絡覆蓋。

發(fā)表于:7/31/2025 9:37:38 AM

Arm宣布正在自研芯片 Meta等巨頭搶先試用

7月31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芯片架構提供商Arm Holdings首席執(zhí)行官Rene Haas宣布,公司正加大投入開發(fā)自有芯片產品,此舉標志著其從傳統(tǒng)IP授權模式向提供實體芯片的戰(zhàn)略重大轉變。 Haas表示,這些成品芯片將是Arm現有計算子系統(tǒng)(CSS)產品的“物理體現”。他強調:“我們有意識地加大投入,目標超越單純的設計范疇,直接構建產品,例如芯片乃至可能的解決方案?!?

發(fā)表于:7/31/2025 9:30:56 AM

美國對歐盟生產的半導體設備免征15%關稅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7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美國將對大多數來自歐盟的商品征收15%的關稅,較之前威脅的30%大幅降低。同時,歐盟承諾向美國追加6000億美元的投資,并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此外,協(xié)議還包括對一些戰(zhàn)略性商品實施零關稅,如飛機及其零部件、某些化學品、某些仿制藥、半導體設備、某些農產品、自然資源和關鍵原材料。

發(fā)表于:7/31/2025 9:14:39 AM

中國兩大AI聯盟成立

7月30日消息,在近日于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多家中國公司宣布合作成立了兩個新的AI產業(yè)聯盟,以推動本土標準的AI技術發(fā)展,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據悉,這兩大聯盟分別是“模芯生態(tài)創(chuàng)新聯盟”和“上海市工商聯人工智能專委會”。

發(fā)表于:7/31/2025 9:06:37 AM

芯片2nm賽道開啟 架構創(chuàng)新助國產芯破局

日前,臺積電當下最先進的2nm制程工藝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后到今年末的產能將達40000~50000 WPM(晶圓/月)。同時,日本半導體也逆襲成功,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已宣布啟動2nm晶圓的測試生產,預計2027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這標志著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進入新紀元,更讓國產芯片在架構創(chuàng)新與生態(tài)協(xié)同中看到破局希望。

發(fā)表于:7/31/2025 8:59:19 AM

揭秘我國天文望遠鏡如何口徑越做越大

2025 年 1 月,在海拔 4200 米的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我國首臺正式運行的地基近紅外望遠鏡悄然“睜開雙眼”。 這臺由長春光機所為中山大學量身打造的 80 厘米口徑近紅外天文望遠鏡,如同暗夜中的“紅外獵手”,精準覆蓋 0.9~2.5 微米波段,憑借無人值守與 AI 數據分析能力,已成功捕捉到超新星 SN2024xal 爆發(fā)時釋放的紅外“脈動”。 而在此之前,長春光機所張學軍院士團隊更完成了一項“鏡面奇跡”——為中國空間站巡天望遠鏡打造的 2 米口徑主反射鏡,其鏡面精度達到驚人的 10 納米級。 若將這面鏡子放大至 60 公里直徑,表面起伏誤差也不超過±0.3 毫米。

發(fā)表于:7/30/2025 2:17:51 PM

數字化賦能本土運營 英飛凌分撥中心(中國)在滬升級

【2025年7月29日,中國上海訊】今天,英飛凌分撥中心(中國)“數字智能”定制項目在浦東機場綜保區(qū)正式簽約并奠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英飛凌在全球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成品分撥中心,不僅是英飛凌本土運營策略的踐行,同時契合當下低碳化數字化發(fā)展趨勢

發(fā)表于:7/30/2025 2:16:48 PM

消息稱華為新機將支持低軌衛(wèi)星通訊和eSIM

7 月 30 日消息,博主 @智慧皮卡丘 昨天在微博透露,華為新機將采用全新通訊架構,結合后續(xù)評論內容預計為 Mate 80 系列。

發(fā)表于:7/30/2025 1:22:57 PM

蘋果iPhone芯片16年性能暴漲384.9倍

7 月 29 日消息,日媒 PC Watch 于 7 月 23 日發(fā)布博文,回顧了蘋果自初代 iPhone 至 iPhone 16 系列的芯片發(fā)展歷程,基于 GeekBench 跑分庫成績,iPhone 16 系列機型芯片性能,是初代 iPhone 的 384.9 倍。

發(fā)表于:7/30/2025 11:29:00 AM

AI倒逼半導體封裝進入板級時代

近年來,伴隨著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的快速發(fā)展,用來訓練AI大模型的數據量越來越龐大,單芯片晶體管密度卻已逼近物理與經濟雙重極限。以GPT-4為例,其訓練參數量達到了1800B,OpenAI團隊使用了25000張A100,并花了90-100天的時間才完成了單次訓練,總耗電在2.4億度左右,成本約為6300萬美元。 在驚人數據量的背后,隱藏著AI爆發(fā)式發(fā)展對半導體行業(yè)提出的算力和存力等挑戰(zhàn)。如何應對挑戰(zhàn)?憑借面板級RDL與玻璃基板實現關鍵突破,在產能、良率與成本之間重構平衡,CoPoS(Chip-on-Panel-on-Substrate)正在給出答案。

發(fā)表于:7/30/2025 11:15:21 AM

  • ?
  • …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
  • ?

活動

MORE
  • 【技術沙龍】可信數據空間構建“安全合規(guī)的數據高速公路”
  • 【下載】5G及更多無線技術應用實戰(zhàn)案例
  • 【通知】2025第三屆電子系統(tǒng)工程大會調整時間的通知
  • 【征文】2025電子系統(tǒng)工程大會“數據編織”分論壇征文通知
  • 【技術沙龍】聚焦數據資產——從技術治理到價值變現

高層說

MORE
  • API安全:守護智能邊緣的未來
    API安全:守護智能邊緣的未來
  • 從棕地工廠到智能工廠
    從棕地工廠到智能工廠
  • 革新車內視界:OLED引領智能座艙新變革
    革新車內視界:OLED引領智能座艙新變革
  • 四步流程助力IT賦能企業(yè)出海
    四步流程助力IT賦能企業(yè)出海
  • 6G與AI開啟沉浸式通信新時代
    6G與AI開啟沉浸式通信新時代
  • 網站相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須知
  • 廣告及服務
  • 內容許可
  • 廣告服務
  • 雜志訂閱
  • 會員與積分
  • 積分商城
  • 會員等級
  • 會員積分
  • VIP會員
  • 關注我們

Copyright ? 2005-2024 華北計算機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7138號-2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欧美色综合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