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1日,據(jù)《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芯片關稅政策可能會擾亂全球電子產品貿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但有一點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xiàn)讓美國高端芯片制造業(yè)重現(xiàn)繁榮。
上周,特朗普威脅對“芯片和半導體”征收100%關稅,但同時提出豁免條件。根據(jù)特朗普的說法,那些承諾“在美國制造”的公司將免繳此關稅。
盡管措辭含糊,但這一政策表面看來合乎邏輯。既然關稅的目的是促使企業(yè)在美國增加生產,那么當它們真的這么做時,理應獲得豁免。
該投的已投了
但問題是,全球主要芯片公司其實早已在美國投資建設生產線,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拜登政府此前發(fā)放的補貼。為了獲得關稅豁免,其他科技巨頭很可能會選擇投資高端芯片制造以外的領域。
例如,臺積電正在菲尼克斯以北建設芯片工廠,這些項目是其對美投資1650億美元的一部分。韓國三星電子也在得州投資建設價值400億美元的芯片工廠。類似的投資案例還有很多。
這些芯片制造商很可能會憑借這些巨額投資獲得關稅豁免。但如果真是這樣,特朗普最新的關稅政策就難以激勵他們繼續(xù)擴大在美國的業(yè)務。相反,這種激勵措施可能會促使他們僅在美進行足夠的投資以安撫政客,然后進口所需的其他產品,尤其是考慮到在美國生產的成本要高得多。
美工廠非最先進工藝
美國較高的制造成本一直是外國芯片廠商面臨的核心問題,而關稅政策并不能緩解這一點。臺積電上個月向投資者表示,其在美國生產成本的上升預計將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在未來幾年內下降2個至3個百分點。
而且,這些工廠甚至都不是臺積電最昂貴、最先進技術的首選生產地。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目前采用的是N4工藝技術,該工藝比臺積電即將在中國臺灣工廠推出的N2工藝技術落后兩代。
臺積電每年的資本支出
臺積電雖然只是其中一家公司,但先進芯片制造幾乎是少數(shù)幾家企業(yè)的“游戲”。全球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能夠以最先進工藝生產芯片。然而,英特爾目前正面臨生存危機。為了追趕臺積電,它不得不大幅裁員,削減資本支出計劃以節(jié)省資金。特朗普最近對馬來西亞出生的英特爾CEO陳立武發(fā)起猛烈攻擊,為英特爾的前景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關稅對芯片制造激勵有限
出乎意料的是,芯片關稅可能對不制造芯片的電子公司產生更大影響,因為它們需要進口關鍵零部件,關稅會帶來巨大損失。例如,蘋果公司通過承諾未來四年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成功獲得關稅豁免,避免了可能削弱其美國業(yè)務的成本壓力。其他實力雄厚的同行公司也很可能爭取獲得同樣的關稅豁免待遇。
如果芯片關稅的目標是整體上促進美國制造業(yè)投資,這樣的做法或許有道理。但如果芯片關稅的真正目的是推動更多先進芯片制造回流美國,那么這些承諾顯然不是靈丹妙藥。
蘋果在美國的投資確實支持了本土先進芯片制造:該公司是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首個、也是最大客戶,并且正與三星合作在得州研發(fā)芯片制造技術。不過,蘋果也在大力投資服務器制造,擴建數(shù)據(jù)中心,并擴大得州園區(qū),這些活動與本土芯片產業(yè)的直接關聯(lián)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目前的許多行動早在關稅威脅出現(xiàn)之前就已啟動。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2022年與拜登總統(tǒng)的聯(lián)合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蘋果將采用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的芯片。如今蘋果獲得了關稅豁免,關稅政策對其增加投資已無激勵作用。
此外,美國本土制造仍然成本較高,而這部分費用最終需要有人承擔。伯恩斯坦研究分析師在上周四發(fā)布的報告中指出:“關稅和美國生產導致的成本增加最終將由美國消費者及供應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共同承擔?!?/p>
非關稅考量
當然,芯片制造商仍有充分理由在美國擴大投資。它們已經利用了2022年《芯片法案》中的補助資金來增加美國制造產能,并且還可享受特朗普上月推動的《大而美》法案中增加的芯片制造設備購置稅收抵免。
許多公司還看到了將更多供應鏈設在美國的價值,以避免遭受疫情時那樣的沖擊。此外,還有一個與關稅關系不大的地緣政治考量:鑒于中東地區(qū)沖突的加劇以及其他可能出現(xiàn)的政治動蕩,企業(yè)都有理由將更多半導體供應鏈集中在本土附近。
這些因素一直是、也將繼續(xù)是企業(yè)在美國進行芯片投資的主要動力,而非關稅。